海南茶的“独特”基因——海南大叶种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海南茶的“独特”基因——海南大叶种

海南茶谱种类丰富,“家族成员”众多,但无论是红茶还是绿茶,它们绕不开一个共同的基因:海南大叶种。在海南茶谱中,海南大叶种是绝对的主角。海南热带雨林中的古茶树仿若藏在深山里的金叶子,海南大叶种闯入茶人的视野后,从野生到驯化直至跻身中国茶史,它的出现曾“惊艳”茶业界,海南茶也因它而声名鹊起。

然而,海南大叶种随着海南茶产业的发展跌宕起伏,这一藏在深山中的瑰宝也曾沉寂不为人知。海南大叶种研究价值与发展潜质极大,海南大叶种有怎样的前世今生?

海南五指山,一茶厂的生产车间。记者陈卫东摄

来自深山的瑰宝

近日,海南多个科研单位联合开展大叶茶种质资源调查收集行动,科学家们深入琼中、五指山、白沙等中部山区采集海南大叶种古茶树样本,并把它们带回研究所进行扦插、研究,想要探寻解密海南大叶种的“神秘基因”。

传说中神农发现茶叶,中国茶便开始了一片茶叶引发的传奇传说。在考古界中,茶树的祖先出现在云南、贵州、四川。随着高原隆升、河谷下切等地壳运动的发生,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区的茶树群落被迫分离,分散在不同的生境中,产生了“同源茶树隔离分离”现象。

海南大叶种的起源在哪?海南省茶叶学会(协会)秘书长陈世登在《海南茶话春秋》中写道:海南岛原来是中国大陆连接向南延伸的一部分,1000多万年以前,海南岛的北部和雷州半岛随之出现了断陷和火山喷发,继而伴有大规模的海侵,整个琼雷断陷区变成了一片汪洋,唯有海南岛中南部山地高出海面而成为一个孤岛。“从文物发掘中,黎族聚居区出土的大批新石器时代中晚的文物,与广西、钦州、广东湛江地区发现的原始文化相似,这说明先民在原始社会时期与古代越族有密切关系。”因此,海南野生茶树与我国大陆茶叶起源的传播走向是一致的。

世界的茶叶源于大叶茶。经过茶叶工作者的长期研究,证实了海南大叶种茶是由云南的西南部和四川西南部为茶叶起源中心的野生大叶茶向南迁移,逐渐演变进化而来,是我国第二、三代茶树,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区。

初露头角,它曾是“贡品”

最先与海南大叶茶打交道的,是世代居住于五指山山区的黎族人。据文献记载,黎族人很早前便有了饮用大叶种茶的文化历史,因明朝之前,居住在五指山的黎族人民不与朝廷来往,因此五指山所产之茶虽味香甘甜,但却鲜为人知。

到了明朝时期,五指山茶叶虽仍处于野生状态,但已成为当地百姓喜爱的饮料,有人将其与茱萸、芎、八角和茉莉花一同冲泡饮用。明正德六年的《琼台志·土产》中记载:“本岛向无人工种茶,本岛所产茶叶皆采自野生茶,其中最有名之茶为五指山水满所产,树大盈抱,气味清醇。”书中也记载了“芽茶”和“叶茶”作为上贡京城的土特产被征调入京的历史。

雍正七年,政府对黎族的治理开始有了质的突破,黎族人民逐渐融合到满汉人民的生活中,为表示诚意,他们将水满乡所产之茶、黄花梨与沉香一同入贡以供皇室享用。水满茶从清朝时期开始便在名茶行列中有了一席之地。清末宣统年间的《定安县志》中记录道:"水满峒茶'气味香美,冠诸黎山,久已有名'”。

迎来发展,海南红茶名声大噪

尽管海南人制茶饮茶的历史有千年之久。但海南茶真正走向商品化之路在是1958年。半辈子跟海南茶叶打交道的陈世登告诉记者,海南岛曾经是我国重要的红茶出口基地,海南红茶曾经香飘全世界,白沙绿茶是华夏第一早春香茗,海南茶产业曾经非常辉煌,海南茶区是我国最南端的非常稀缺的原生态热带茶区。

海南茶产业的崛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1959年根据国家计划,在海南建立红茶出口货源基地,最早建立了通什、白马岭、岭头三个国营茶场,利用本地野生海南大叶种和从云南大叶种(将两类茶混种的称之群体种茶)扩种生产。

至1965年,全岛共开发新茶园1.5万亩,年产干茶350吨。在此基础上又扩建了太阳河和白沙两个地方国营茶场。至1970年,全省茶园达1.8万亩,年产干茶1500吨。70年代后期,由于胶茶间种经验推广,促进了茶叶迅速发展,南海、新伟(原红卫农场)等农场先后开垦建园种茶,茶园面积迅速增加,至1980年全岛拥有茶园4万亩,年产干茶6000吨。1988年海南建省掀起了种茶的高潮,国家专门拨放茶叶生产基地贷款1047.6万元发展茶叶生产。至1993年全省拥有大小茶场(厂)50多个,其中国营农垦种茶农场(厂)就有37个。

陈世登是1988年闯海南的茶人,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90年代海南茶产业发展十分繁盛,不仅茶园种植面积多达12万亩,海南生茶的红碎茶和工夫红茶96%远销欧美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当时的南海农场还荣获了国家对外经贸部授予的“出口生产基地企业创汇百万美元”荣誉证书,名声大噪。

海南大叶种潜力有待开发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下期,由于国家实行外贸体系改革,茶叶市场全面开放,加上国际市场茶叶价格变化,红碎茶出口受阻,原来统购统销的产品要自寻出路,生产者直接面对市场,产品单一,茶叶生产出现萎缩,茶叶产量和茶园面积逐年下降,除少有几个国营茶场(厂)想方设法、艰难支撑外,一些面积小、产量少、规模小的茶厂受到严重冲击,毁茶闭厂。

“尽管海南茶叶种植面积减小,但随着海南岛的不断开发建设,海南本土的茶叶消费市场方兴未艾,茶叶供不应求。”陈世登说道,随着岛内茶市场的兴起,海南也逐步形成白沙绿茶、金鼎红、白马骏红、椰仙、品香园等多个茶品牌。然而近年来,全省茶叶内外销售贸易量近万吨,而海南茶区产量不足为1000吨,多年来海南茶面临着基本在岛内销售,无茶可外销的局面。

在陈世登看来,海南茶产业发展的困局,实质上的缺乏核心竞争力。“海南茶产业没有把大叶种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上世纪90年代之后,海南茶企引进了不少外省的茶叶品种,缺乏本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海南茶产业一直未能闯出岛外。”陈世登说道。

事实上,学界和业界对海南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一直在持续进行。1982年,由海南岭头茶场茶叶研究所组织有关单位、对海南的白沙、通什、白马岭、岭头4个种茶较早的茶场栽培茶树和分布状况进行调查,1984年,在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海南大叶种被认定为首批30个国家茶树品种之一,编号为“华茶16号(GSCT16)”,这是其身份第一次得到官方认证。次年,海南大叶种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为“GS13016—1985”。然而,因缺乏合理的开发利用,“华茶16号(GSCT16)”至今的种植面积已无统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陈亮说,迄今为止,海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家底”仍未被摸清,也未选育出高产、稳定的优良品种。

近年来,认识到本土茶树品种的潜在优势和竞争力,海南大叶种的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再次提上日程。

来源:“学习强国”海南学习平台、北京茶世界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